(會議現場。湖南日報記者 唐俊 攝)
12月22日召開的湖南省委經濟工作會議,是關鍵時間節點的務實會議,不僅對當前的經濟發展保持著清晰的判斷,且也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諸多頗有亮點的務實之策,發出了一些愈加強烈的“經濟發展信號”。
大力提振市場信心,尤其是提振恢復和擴大消費的信心,匯聚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,為交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湖南好答卷起好步,這無疑是對“湖南的發展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”的必然要求,應該也是這次會議諸多信號中較為強烈的。
那中國式現代化“湖南好答卷”,究竟如何交?市場信心如何提振?立足“三穩”,堅持系統觀念、守正創新,這就是湖南怎么干的高度概括,點明了實踐方向,也給出了方法論。
放眼于國際國內經濟發展大勢,盡管仍然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,而經濟持續向好不會變,各類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在動能也不斷匯聚。
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,市場經濟發展更是如此。
正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指出的,過去的這五年,我們經受了世界變局加快演變、新冠肺炎疫情沖擊、國內經濟下行等多重考驗,中國經濟發展正迎來新的曙光。再加上不久發布的《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(2022-2035年)》,這為全國未來擴大內需作了高屋建瓴的部署,不僅有益于拉動經濟發展的“三駕馬車”,而且國企、民營企業等在內的市場主體注入了信心。這些內容在湖南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中得到了充分貫徹,也有了切實的安排。
從抗疫政策的優化調整,到突出統籌發展,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,這是從實踐中得出的寶貴認識,是面向未來的出發點。
而位于中部的湖南省,這些年來高質量發展的亮點頻仍。以今年前三季度,湖南GDP超3.5萬億,實際增長4.8%,增速跑贏全國并高出1.8個百分點,這也從一個向度彰顯了湖南經濟持續向好的強勁動力。
但經濟發展始終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,提振市場信心還需要從戰略全局出發,做出更實更有針對性的策略安排。
從湖南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的公開內容來看,經濟工作這根繩上有“九大關鍵點”。比如,擴大內需是必須牢牢把握的戰略基點,提升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,是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;實體經濟根基必須壯大,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步伐得更快一點,這事關經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。
其他的關鍵環節,還有諸如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、高水平對外開放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。
這“九大關鍵點”綱舉目張,就是對明年湖南經濟工作怎么干的鮮明回答。這九個關鍵點的部署內容,不僅有宏觀上的戰略分析,充分貫徹落實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“六個統籌”,更有微觀層面的系統性且有針對性的考量,如提出“扎實做好保交樓、保民生、保穩定各項工作,切實加強住房質量安全監管”。這些環節,每一環都是系統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,每一環都事關經濟工作全局。
除了九大關鍵方面的系統部署,會議還提出了集中精力打好“六仗”,即打好經濟增長主動仗、打好科技創新攻堅仗、打好優化發展環境持久仗、打好防范化解風險阻擊仗、打好安全生產翻身仗、打好重點民生保障仗。應該說,每一仗所依據的,都是湖南經濟發展所面臨的機遇以及所處的現狀,處處都是當務之急,事實經濟工作的全局。
放眼新的一年,無論是全國,還是具體到湖南,宏觀經濟延續恢復、總體持續向好的潛能正在迸發,我們不僅要看清經濟發展的方位,也要找準自身發展的定位。這些不僅要在經濟工作會議有關內容的字里行間找答案,還得在各領域的經濟發展實踐中作答。
在經濟發展,尤其是消費和投資的復蘇上,信心比黃金更重要。大力提振市場信心,這是實現市場經濟向好發展的邏輯出發點。
有了信心,接下來則當如會議報道所透露的,要“持之以恒改進作風真抓實干,讓干部敢為、地方敢闖、企業敢干、群眾敢首創”;要始終“擰緊思想之弦、抓實工作之要”,勇于識變、應變、求變,善于發現、抓住、用好機遇,實現湖南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,為交上“中國式現代化的湖南好答卷”開好局起好步。
(時刻評論員 王小楊)